院士解答关于现阶段自动驾驶的10大问题

最近有个统计,不同国家对自动驾驶的接受度有多高。你很难猜到,我们中国对自动驾驶接受度冠绝全球,以53%接受度排在全球第一。要知道排在第二的法国,接受度也仅有39%,跟中国相差甚远。

中国人喜欢自动驾驶的原因众说纷纭,我们同事就归纳出几点:

1.秩序差,在中国开车确实累;

2.其实很多人并不是那么喜欢“驾驶”;

3.国人先天欢迎新技术;

4.伦理,法律风险意识比欧美弱一些;

5.被造车新势力安利。

当然啦,或许还有人心中暗骂,我压根就不喜欢自动驾驶,就喜欢自己双手控制命运。但不管怎么说,自动驾驶在中国是件很有潜力的事情。

在吉利汽车技术日暨第二届龙湾论坛上,业界也一致认为自动驾驶是中国汽车业在全球发展中有可能实现“蛙跳”晋级的最后机会。自动驾驶离我们有多远?自动驾驶量产离我们有多远?中国跟美国相比在自动驾驶方面谁更厉害?在论坛现场,来自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给大家一一撕开自动驾驶的神秘面纱。

Q1 自动驾驶中智能和汽车谁是主体?

答:智能是主体,汽车是载体。人工智能意味着自动驾驶,一个叫自动,一个叫自主,现阶段更多只是自主驾驶阶段,就算是特斯拉也一样。只不过自动驾驶很符合大家的口味,但是这里面更多不是自动化,更多的不是底盘,更多是驾驶员。一个好的智能车,一个智能驾驶的代理,一般来说不是汽车厂商培养出来的。当然,如果车子不好,如果这个车子是“小儿麻痹”,它还是跳不好芭蕾舞的。所以,我们要加强人工智能的分量。

Q2 中国跟美国在人工智能方面谁厉害?

答:我国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落后于美国,但是有自己的特色。同时,人工智能的应用技术和商业模式快于美国,因此,各有优势。

Q3 什么是自动驾驶量产?

答:要给老百姓真真实实的获得感,就是量产(一切没有普及的技术、产品都是耍流氓)。目前,自动驾驶量产是产业的无人区。所以现在很多人把智能网联汽车里的“汽车”丢了,忽悠网联。

Q4 全球有量产的吗?

答:没有。全世界的单一品牌量产没有超过五十台。

Q5 自动驾驶量产靠什么?

答:量产具备四大要素:技术、市场、成本、生态。在四大要素中,重要的还是成本。30万买一辆汽车可以了,但是为什么花一百万买一个无人驾驶车?老百姓的钱不好赚。

Q6 什么时候自动驾驶能实现量产?

答:做一个大胆的假设,也要到2035年新产车才能全都是自动驾驶车,产量达到4.4亿辆;到2054年甚至更长才能完成70亿辆车的全部更新,未来的诗和远方是这样子的。

Q7 哪一年中国试点智慧城市公交车基本上都是自动驾驶?

答:2024年

Q8 到哪一年中国商用车保有量10%达到自动驾驶?

答:2028年

Q9 到哪一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当中70%达到自动驾驶?

答:2033年

Q10 现在的自动驾驶量产卡在哪里?

答:卡在技术上?不是。卡在管理上?卡在道路测试上?由于时间的关系,并未作出具体的论述。(好遗憾!)

所以, 决定自动驾驶汽车影响力的不单单是技术先进水平,有时候最好的东西并不是技术上最优的,更要从现有的系统切入,找到“痛点”单刀直入。为此,本次论坛上,吉利发布了最新的“爬行者智能系统”,解决了最后一公里,停车难的问题。

当你驾驶着汽车前往商场时,在商场入口即可下车,你的爱车将自动在停车场中寻找位置停放;当你走出商场准备离开时,爱车已经在出口等待……这看似“科幻”的场景,最快将在今年8月底在位于宁波杭州湾新区,通过搭载“爬行者智能系统”的吉利汽车得以实现。

通过以上科普,大家可以大概知道,自动驾驶的量产和普及,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诗和远方。但是,必须说明的是对于自动化驾驶技术已经在慢慢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比如说,未来设计的车辆,不是为一个驾驶使用者设计的,而是为一个用途(如长途旅行,类似目前沃尔沃360c概念车)设计的;未来的车辆,已经从之前的购买一辆车,到租赁一辆车;自动驾驶的出租车才是未来的出行主力……还有最大的变化在于,汽车制造商将把不止1/3的利润转移到出行服务领域。

特斯拉计划2020年有一百万“无人出租车”上路行驶,李开复声称“这事能成我把这一百万辆车都吃了”

深深喘一口气,我们所处的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着一百多年以来的产业大变革,汽车的朋友圈已经跨越到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大外延。不禁扪心自问,在这一次大变革中,小小的你,又身处何处?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