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技术闯入我们的生活,但它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近日,一则消息传来,我国将在今年建成全球第一条智能化高铁,有望在年底正式开通运营。这是高速铁路第一次结合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技术,实现智能化高铁规模建设。这也使得”无人驾驶”这一技术,重新活跃在大众视野。

无人驾驶技术,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无人驾驶汽车已经成为现在的汽车行业非常重要的一个发展方向,汽车厂商和科技公司纷纷抱团,加入技术研发的行列。很多国家也已经投入试点工作。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无人自动驾驶最关键的部分,那就是技术支持。我们都知道自动驾驶汽车的操作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在汽车外壳上,分布大量的传感器,比如短距离雷达、红外探测和摄像头等。这些传感器探测到的所有信息,都会传送到控制无人驾驶的中央系统,系统分析探测器收集到的信息,再结合GPS高精地图,实现自动驾驶。

这样看上去,自动驾驶应该不会出差错,毕竟机器的敏感度可能比人类要高得多,传感器能够在可探测的距离和范围内,捕捉到数据,及时作出反应,规避危险。

但是目前的无人驾驶技术,依然存在着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4G移动网络的传输速率,就不足以支撑无人驾驶在汽车高速行驶的情况下,及时处理传感器捕捉到的路况信息,从而引发事故。不过这个问题可以在未来的两年内得到解决,随着5G移动通信的大规模商用,5G的低延迟和高速率特性,可以大大提高无人驾驶技术的信息收集回传效率。

而在近日,LG U+和汉阳大学一同演示了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成果。LG U+未来技术负责人姜钟午表示,车辆在高速行驶且路况复杂的状态下,从传感器端接受到的数据,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处理,目前能解决这个技术难题的手段只有5G。

同时,人工智能系统还需要进行深度的再学习过程。虽然现在的科技已经开始像人工智能物联的方向进发,无人驾驶技术仍然需要通过积累大量的数据来进行学习。最关键的一点是,人工智能只能从数据中做到读取和处理,但不能像人类一样去理解这些数据存在的意义。

这个区别就在于,人类懂得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去做出判断,然后通过判断作出不同程度的反应,而人工智能就只能根据现有的数据去处理问题。一旦出现新问题,或者该问题超出了AI的数据库范围,人工智能无法及时处理当下的紧急情况,很可能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虽然目前无人驾驶的技术,很多商家自认为已经很成熟,也开始进入到试用阶段。可是要真正实现无人驾驶代替全职司机,造成全体司机丢掉饭碗,这样的言论,未免太过武断了。

首先,各大厂商和科技公司早就进行了无人驾驶技术的研究,但该项技术前期需要投入非常庞大的资金和资源,要形成一定规模,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技术沉淀。

另外,法律与人伦道德在这一方面的空缺,也是阻碍无人驾驶汽车无法在短时间内快速填充进入市场的一大因素。目前没有哪个国家,正式出台了对于无人驾驶车辆监管的法律法规,也没有正式出台任何用来约束和规范无人驾驶车辆开发厂商的相关规定,这使得汽车厂商不敢放开手脚进行大规模的生产。

5G移动通信时代的到来,解决了无人驾驶的一大技术难点,但还有很多问题,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美国汽车工程学会将无人自动驾驶,一共分为0到5的等级,0级就是目前我们正在经历的人工驾驶阶段,5级则是完全实现无人驾驶。

但是小编认为,我们未来的十年里,无人驾驶和人工驾驶共存才是真实现象。无人驾驶技术可能更多的可能会运用在货运、物流方面;或者作为辅助功能,协助司机更为安全地驾驶车辆。无人驾驶完全代替人工驾驶这样的言论,在现在看来还是属于无稽之谈。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