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信变“无信”,二手车套路多多

来源:牛头财经(ntcaijing)

作者:晓碟

在这个车市的寒冬中,优信二手车交出了上市后的首份年报。

2018整年,优信营收为33.15亿元,同比增长69.9%,其中2C业务收入暴涨180.3%,达到6.45亿元。

和它的老对手——人人车深陷破产疑云的境况相比,优信似乎还算表现良好。

但是就是这个二手车行业的“尖子生”,315刚过,就被曝出了“套路贷”、事故车当豪车卖等等消息,让人咋舌,这优秀的背后似乎也暗藏了许多猫腻。

1.深陷融资租赁“套路贷”争议

一直以来,优信的车贷服务营收都在其财报中占据重要地位,2016、2017、2018年第一季度的营收分别是3014亿元、9.44亿元、3.59亿元,占据同期总营收的38.1%、48.4%、55.3%。

看上去,emmmm,优信二手车不像个二手车电商平台,更像是一家金融放贷公司啊。

今年315之后,优信二手车立即被媒体(梨视频)曝出,销售人员设计了多种套路只为了高息贷款,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深陷“套路贷”。

明明说好了不收取任何费用,结果却签订了不知名合同,遭遇“套路贷”,7万本金摇身一变成9万。买家质疑其费用时,工作人员理直气壮回应称,多出来的部分是“我们的成本”。

甚至还有业务员现身说法,总结坑人诀窍:费用尽量不谈,给一个大概范围就可以了;自己要衡量一下客户找事的可能性;附加费用要隐藏在合同的隐蔽处,只要你一直催促客户在短时间内签字,客户是不会细看的……

此外中国网报道称,消费者和优信签订的银行贷款购车协议,其实在一系列的复杂的合同运作后,消费者由购车人变成了租车人,在租满一定年限后才能获得汽车的所有权。在此期间如果出了什么纠纷,消费者完全是站在了弱势的一方。

买车变成了租车,还莫名其妙的签订了个贷款合同,加上杂七杂八的不知名费用,车主相当于花了新车的钱买了个二手车,这谁能受得住啊?

说是二手车,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平台,那是,因为平台自己把差价给赚了啊。

现在一些不良二手车商会特意利用欺诈手段应对购车者,再和线上平台进行合作,提供融资租赁服务。而消费者因为巨大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利益极容易受损。

套路满满,然而最终,优信二手车也深深栽在了自己的这个套路上。

2.事故车当好车卖,检验极为敷衍

现在的二手车广告,一个比一个打得响亮:车是旧的,生活是新的!听上去很动人,但是,这旧车,真的会给消费者带来新的生活吗?

在媒体曝光的优信二手车卧底视频中,让人吃惊的是,表面上经过优信检测认定合格的二手车,实际上遭遇过重大事故!甚至全车更换过60余个零件,所谓6.9万公里的里程,也是经过人为调整的!

这听起来就很恐怖了啊,大家都知道,买二手车最忌讳的就是买到事故车,这不仅是心理上的忌讳,更是对自己生命安全的一种藐视啊!

花了32万买了一辆二手宝马的消费者高小姐,提车当天就悲剧了,加满油却打不着火,这不让人生气吗??结果车商给其的回复更是让人一脸黑人问号:你看好了这车,你愿意买就买,什么我都不会保你的,只能保你正常过户

高小姐通过优信二手车平台买车的流程是这样的,购车人和车商签订购车合同,再和二手车平台签订服务和售后合同。于是高小姐又跑去找到了优信二手车,克服让她去指定的修理厂维修,去了被告知修车需要花三万七。

????车还没开上,就先修上了?还一花好几万?我是买了个车还是买了个祖宗?并且一修还没完了,高小姐从此走上了修修补补的道路,一去不复返……

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购车人购买的是重大事故车!轻微事故是不可能让车的纵梁都断了的,可想而知,优信所标榜的“优信认证”,这脸打的啪啪的。

甚至于优信自己的车辆检测人员对于其“315项检测”,都抱着一种嗤之以鼻的态度:什么315项检测?我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项,那都是他们(优信)打广告用的。我用眼睛看仔细点就是检测了,公司不给我设备我怎么看?

这种检测,简直就是对于生命的亵渎!一旦出事,那就是人命关天!但是似乎优信丝毫没有将其放在眼里,为了更多的盈利,别的能糊弄就糊弄过去了。

企业良心何在?

其实不仅仅是优信,也不是二手车市场第一次被曝光了,事故车、套路贷、互相扯皮这些事情在行业内屡见不鲜。尤其是这些工作人员的那种明知道会坑了顾客,却依旧习以为常的态度,更是让人触目惊心。

在这些人的眼中,消费者,就是一只只被喂肥了的待宰的羔羊而已。至于事故车引发的严重后果,套路贷会给征信带来的影响等等,完全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不仅是优信,前些日子被曝装修完第二天就出租的某壳公寓,不也是这样吗?销售处大言不惭地表示:公司这么大,赔一个死人的钱还是赔的起的

被曝用散浆纸生产纸尿裤的某斯特更是直接甩锅,说是对手刻意诬陷,这种散浆都是带着污渍和发霉的纸尿裤加工而成的,对孩子的身体造成的伤害可想而知;

今年315晚会曝光的医疗垃圾,摇身一变成为了一次性水杯、洗脸盆、儿童玩具……

等等等等,这些企业的良心何在?

金钱,确实会蒙了人的眼啊。

究其根本还是由于企业的违法成本和收益的对比太过强烈造成的。对于消费者来说,找证据、上诉、请律师、上法庭,一切的一切都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往往大部分消费者没有那么多时间。

在巨大的维权成本之下,也使得较真的维权者越来越少,很多人只能默默吃了这个哑巴亏,自认倒霉。这也就让奸商们屡屡得逞,胆子也越来越大。

315确实已经过去了,但是希望每一天都是315,让消费者的权益能够真正得到保护,切实改善消费环境,让套路少一点,真诚多一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