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车公里数“作假”?如何避免?

2017年初,上海的李某在某车行看中了一部奔驰二手车,在简单签订购车协议并约定(“如公里数作假,退车款”)后,她付完了车款拿到车。

但接下来,李某在驾驶过程中发现有几扇车门关闭情况不良,行车中手刹失灵的情况,经检查,李某又发现车辆的公里数做过改动,且属于重大事故车,愤懑的她一纸诉状将该二手车行告上法庭,要求车行赔偿3倍购车款,但因此前签署的协议约定不明,且掌握证据不足,最终只得撤诉。

那么,在二手车交易过程中,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应该如何保障自己的权益呢?

首先,事前要确保约定明确,买方在支付各项购车费用之前,一定要先确认以下信息:

车况质量、权属情况(是否存在抵押查封)、购置年限、报废期、是否为事故车辆、是否有违法行为尚未处理等各项车辆信息。

提醒:购买的二手车,个人卖给个人车带上买、卖双方的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车辆原始购买发票或上次过户的发票、车辆的买卖合同、原机动车的登记证、车辆行驶证原件和复印件去当地交管部门办理过户,并重新办理机动车登记证,来证明机动车所有权已移交。办理时,车辆要在现场。

另外,违章情况可以通过车管所查询。

其次,二手车交易过程中不仅存在车款、过户费、上牌费、车船税、二手车增值税、交强险和商业险等各种费用,还有从签订合同到交付前、过户前这些不同时间节点内,车辆产生的风险和相关费用。

例如:签合同后到交付前,车辆剐蹭产生的相应维修费用、损毁的风险由谁负担?相应的违约的责任是什么?以及交付到过户前,车辆违章、出现交通事故产生的费用由谁承担?

对买方来说,如果格式合同中存在不合理扩大一方交易风险的条款,那买方就有权要求对格式合同的条款进行调整和修改。

例:对卖方在购车协议中称其不担保路码表上所指示的公里数与实际相符。

因为,销售者对产品存在的基本瑕疵有担保义务,免除该主要义务无效,而二手车平台作为专门经营旧机动车的经纪公司,具有车辆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检测能力,对其公司所出售车辆的重要情况应当明知,且有向消费者告知车辆真实状况的义务,而其未能准确告知消费者车辆行驶里程数这一重大信息,属于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欺骗、误导消费者购买涉案车辆,构成欺诈。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

1.确认二手车交易平台提供车辆合格单证(如安全技术检验合格标志)、配合买方过户、售后服务的条件和流程。

2.双方应明确约定完成过户的时间,各方对过户过程中需要提供何种资料与证照,未能及时过户或未能过户的责任分担。

3.二手车交易平台为买方所购车辆提供售后服务,则交易平台有义务明确告知其提供售后服务的条件、内容以及报修流程、联系方式等,有相应的保修卡、保修手册的,亦应向买方发放。

4.车辆如发生售后服务范围内的情形,买方应依照相应的报修途径和流程向交易平台报修。

买方如认为车辆在交付前已经存在质量问题,而商家故意隐瞒,需充分完成交付前车况质量不符合约定的举证责任,对此可以采取的措施有:维修前保存更换下来的旧零件,进行车况检验,录像拍照等。

在实践中,许多消费者在用车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却因自行维修车辆时抹去了事故前的车况数据,丧失了在维权中的有力地位。

例如:在一则买卖合同纠纷案例中,购车人赵某驾驶购买的二手车行至某高速路段,发觉车有异响,为防止危险发生,他自行找到一家维修店进行维修,发现车辆前轮轴承裂开,且变速箱五档不升六档,赵某当即要求维修店对车辆进行修理并更换了部分配件。

由于赵某未能在更换配件前及时检验车辆出现问题的原因并记录下来,固定车辆更换零件前的状态,丢失了有力证据,赵某在起诉二手购车平台时无法证明维修和更换的部件系于赵某提车前就已损坏,最终败诉。

事故车辆的鉴定标准参照《二手车鉴定评估技术规范》,如买家以卖方未提前告知购买的二手车系事故车辆因此具有欺诈行为,需要找有资质的第三方鉴定机构出具其在交付前即为事故车辆的鉴定报告。

一般来说,鉴定某二手车是否为事故车时,如车体左右对称性、左A柱、左B柱、左C柱、右A柱、右B柱、右C柱、左前纵梁、右前纵梁、左前减震器悬挂部位、右前减震器悬挂部位、左后减震器悬挂部位、右后减震器悬挂部位中,有任一项目存在变形、扭曲、更换、烧焊、褶皱中的任一缺陷时,则该车被认定为事故车。

买二手车的消费者按照预算可以分为低(10万以内)、中(30万以内)、高(50万以内)、超高(50万以上)四个预算档次。

想了解更多汽车金融知识,欢迎点个关注,感谢支持。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