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安这家企业是新能源汽车电池行业的一匹“黑马”!

如何在保证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实现新能源汽车电池的高密度、轻量化和长续航,一直是困扰行业的难题。

在贵安新区,一家成立不到三年的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啃下了这个技术“硬骨头”,同时还取得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共计21项的好成绩。

创新不仅铸就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称号,也让其自身成为行业的一匹“黑马”。

三月的一个午后,贵安阳光新能源公司的会议室里,一场特别的技术研讨会正在进行。

说它特别,是因为公司的一个重要客户研发了一款新型的无人驾驶mini巴士,对方提出了车辆的电池动力系统长续航、高稳定性的诉求。作为车辆电池动力配套服务商,这些要求让公司面临更大的创新挑战,因此,技术研讨会也不知开了多少次。

贵安阳光新能源公司技术工程部经理 陈斌斌

贵安阳光新能源公司技术工程部

经理 陈斌斌

“为了达到客户的要求我们进行多次技术研讨会,在今天的研讨会上,我们进一步修改技术方案。无论是箱体的轻量化,工艺流程的优化,还是电池里面一些关键参数的优化,要实现对客户要求的满足。”

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

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行业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很多项目和环节都没有可供借鉴的样本,而且,一些创新表面上看似乎很简单,但是在创新的同时,如何满足稳定性、可靠性等行业要求才是最大的考量。

比如在电池模组箱体轻量化的设计上,在采用新材料减轻一半重量的基础上,还必须保证整体结构的坚固和稳定,达到行业认可的标准,只有突破了这一点,电池密度的增加、长续航的实现才成为可能。

经过多次的技术研讨,一次次的研发创新、攻坚克难,最终公司还是把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啃了下来。

创新

创新,一直是贯穿这家公司全流程的生命线。从行业特点来说,单个的电芯组装为电池模块、然后多个模块组装成电池模组,最后把模组放入箱体,安装到汽车底盘上,这才算一个完整的生产流程。

而无论是最前端的电池模块组装,还是最终产品电池密度的优化,也无论是从硬件电池模组箱体的轻量化设计,再到软件电池管理系统的改善,处处都体现着这家公司不断创新、积极进取的成果。

电池包模组支架电芯导向槽

在电池模组生产线上,一个名叫“电池包模组支架电芯导向槽”的新型实用专利的应用,就极大地解决了此前经常性的卡机卡料问题,大大提升生产效率。

贵安阳光新能源公司电池模组生产线

经理谢海洋

“我左手边是改良前的电池支架,右手边是一个改良后的应用专利。(以前)托放电池的时候,里面是没有一个锥形的电池导柱,机器手臂导入的时候容易引起卡料卡机。我们通过改善以后。在电池支架,里面四个角加了大概0.1毫米的导柱,这样的话,电池下去的时候不会受到磨损。在移动的过程中,电池可以固定住。像这样的话,改良以后差不多减少了50%的报废(率)以及(生产)效率的提升。”

电子“身份证”

新能源汽车电池的生产,每一个出厂的产品都有类似于手机电子串号的唯一电子“身份证”,然而,这只是完成了一半的工作。组装到汽车之后,后续优秀的电源管理才是最终实现电池可靠、安全、稳定使用的关键,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

在阳光新能源采访期间,公司的技术经理还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新型的电池信号采集传输电路板,通过它,电池的温度、电量、电压等等所有的信息,实现了毫秒级的采集和传输。

陈斌斌:

“你看它上面有很多小孔。其实这就是对电池接口的一种定制化设计,就可以让采集版准确无误的直接扣在电池的信号接口上。以前信号采集,都是靠人工一根一根地去接线。很容易产生人工操作上的失误,(现在)所有的信号,采集和传输,就可以达到非常快、毫秒级的实时更新。而且实现抗干扰和(电磁)屏蔽。以前是线材基本上都在15分钟到半个小时(采集一次数据),最快也要15分钟。现在它可以无缝的及时上传电池模组的信息状态,可以及时避免电池故障,可以预防整车电池事故的出现,稳定性可靠性更高了。”

凭借公司多年专业从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研究的经验和技术积累,目前,公司已取得了21项自主专有技术成果,且多项技术的实用效果、技术指标远超国家强制检验标准,可以说,公司已占据了行业引领的主导地位,尽管成立时间不长,却已经成为行业的一匹“黑马”。公司的产品也畅销省内外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厂商及大型订制单位客户。

贵安阳光新能源科技公司

行政部总监 简林

“我们始终认为,创新是公司发展的灵魂。到2020年,我们公司将把科研经费投入比例从现有的占公司营业额7%提升到9%,预计累计投入科研经费累计3000万元以上,以此促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动力系统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的开发,带动整个产业链不断创新与发展。”

记者:沈启震 黄云飞

来源:贵安新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