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万的欧拉还是40万的蔚来,谁会在新能源车市胜出?

首先,我们的立场从来没有改变:

一、政策应该鼓励电动车创新与专利,补贴应该拿来激励技术,而不是送钱给为了造电动车而造电动车的企业!

二、拿汽油车改电动车不值得鼓励,中国电动车产业〝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些企业要负很大责任。

(数据来源:乘联会)

翻开乘联会公布的2019年第一季新能源汽车销售数据,长城汽车旗下欧拉品牌R1以4002辆的成绩首度挤进三月销售榜单(欧拉全品牌7031辆),为什么特别要拿欧拉出来讲?因为基于我们上述原则,排行榜上90%的品牌与车型都不在我们今天讨论的范围。


排除了劣币,欧拉能成为良币吗?

欧拉与传统车企为政策补贴仓促而生的电动车品牌有什么不同?欧拉的掌门人宁述勇的说法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传统车企‘油改电’前提下造出的车与欧拉是没有可比性的,长城集团过去这10年投入在包括纯电、插电混动与氢燃料电池等技术研发,累计投入超过百亿,其中ME平台是专为电动车而开发的!

众所周知,内燃机驱动与电力驱动的汽车在逻辑上截然不同,仅仅只是将内燃机换了电动的驱动总成,将油箱换成了电池,车身框架、外观、内饰等几乎不变,油改电必须迁就油车框架,安全是一大隐忧,空间、底盘与电气布局都必须妥协,这根本无法支撑起一个电动车品牌。

某些传统车企可能和我们有相同的技术储备,但是他们选择了错误的方式,为了政策红利而造电动车,为了造电动车而造电动车,让人惋惜。”

排除那些逐政策红利的油改电产品,欧拉在造电动车的理念上与我们所谓的“PPT造车”新势力,同样存在着本质上的许多差异:

一、工程思维 vs IT思维

IT思维的核心是〝用户体验〞,让用户感觉新鲜,用处理器+网络解决所有需求。工程思维的核心是〝安全可靠〞,电动车先得是车,这简单的四个字在工程上这需要无数时间测试与验证,传统汽车一款新产品真正可靠完善至少需要一个完整研发周期(过去大约是5年),加上一个用户口碑周期,通常第二世代产品才能趋于稳定可靠。

欧拉的工程思维与魏建军“技术狂人”的性格息息相关,没有做到安全可靠,上市可以无限延期,这也是过去市场普遍认为长城汽车皮实耐用的根源。

二、口碑先决 vs 营销先决

工程师坚信好的产品自己会说话,互联网是营销手段而不是目的,用户口碑就是最好的营销,多数人觉得长城汽车〝皮实耐用〞就是口碑营销。

而新势力电动车没有口碑,更没有品牌认知基础,想要让消费者记住,就是不断创造各种话题,PPT并不是一个贬义词,但如果没有好的产品为基础,营销事件提高了曝光度,同样也得接受品质被放大镜检验。所有的营销最终的基础还是产品口碑。

当然,互联网是营销的必要手段。“他们说自己是新势力,谁是旧势力?大家都是与时俱进的”“他们对互联网的理解都是建立在手机端、PC端的。车上的互联网该是什么样的?他们未必比我们更懂。”–宁述勇。

三、实体通路 vs 体验中心

欧拉自始就明确战略:不靠补贴卖车,所以经销商卖电动车不用随着政策摇摆,长城体系品牌与经销商唇齿相依,成熟的销售渠道即便是销售电动车依旧极其重要

“欧拉会保留传统线下销售模式,并优化和调整线下门店布局,线上则与多家电商巨头合作,最终实现人货场高效率分工,形成线上和线下完美结合的移动互联零售形式。”–宁述勇

相较之下,电动车新势力几乎排除传统经销模式,对他们来说在一线大城市打造体验中心比业务员卖车来得有话题性,他们期待的订单都来自互联网与手机客户端。

这确实是未来的趋势,但未来毕竟还未完全到来,而且汽车与手机、数码家电不同,当然,60万的车与6万的车更加不同,特斯拉模式在美国行得通,不代表其他品牌在国内也行得通。

确实,宁述勇并不看好大部分造车新势力:

“他们试图从互联网、手机用户切入市场的想法是对的,但必将遭遇品控与批量交付的困境。”“大规模交付是考验造车新势力的一道难关,绝大多数新势力会死在这里,汽车的品控远远没有这些IT人想的那么简单!”

不像许多造车新势力在成立两三年内就拿出新车,造势大会一场接著一场,欧拉成立了10年,长城汽车等今天也等了十年。在欧拉的新能源蓝图中,电动车的蓝海只有在都会日常代步的精品小车,好高骛远想取代汽油车长途旅行是不切实际的

在刚刚过去的上海车展,欧拉品牌明确了五大立场:

1、电动车非全能冠军,不适合城际穿越和上高速,只适用于城市内出行

2、城市生活不需要大车,小车好开、好停、好用

3、有专属平台才靠谱,没平台是忽悠

4、城市出行续航并不是越大越好,200-351KM足够用

5、电动车要么高端要么亲民,中间道路很艰难


什么思维才能创造真正的优质电动车?

你或许会说欧拉现在销量上来了,站着说话不腰疼,实际上我们都知道长城对电动车的立场没有变过,销售数据只是一步步在验证我们过去的判断与欧拉的基本主张。

当然中国应该造自己的高端电动车,我们也非常鼓励像蔚来这样以研发与技术为核心的品牌,但残酷的现实是,短期内高端电动车市场没人是特斯拉的对手

造车是急不得的事情,这点包括你我、包括ABB这样的百年豪华品牌都很清楚,在产品没有做到真正“安全可靠”之前,急着大量交付甚至是炒作话题都是很危险的

短期内就算带动了资本市场,消费了蜜月期,长期还是得用接受用户与市场的检验,尤其在人人皆媒体的手机社群时代,没人可以控制舆情,不成熟的电动车产品最终都会给自己,甚至是中国未来电动车的道路,设下更多障碍。

现在要说欧拉成功或许还太早,但从销售数据上至少看到了积极健康的讯号,欧拉“城市精品电动小车”的定位目前看来是成功的,R1主打时尚多彩的女神风,配色个性大胆,下半年即将上市的R2主打空间实用的城市电动RV,加上iQ在专车市场大受欢迎,欧拉未来的表现值得期待。

工程思维vs IT思维?传统车企vs PPT新势力,谁可以真正打造出消费者心目中的优质电动车,我相信很快的市场会给出答案。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