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9.5亿高调跨界 新能源车却遭遇“生死劫”:难逃增收不增利?

文/华夏商训

首钢正努力给自己贴上“新能源汽车玩家”的标签?

近日,北京首钢新能源汽车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齐杰斌,注册资本为9.5亿元人民币。资料显示,齐杰斌曾担任硅钢事业部副部长,其名下关联企业还有两家,齐杰斌分别在首钢智新迁安电磁材料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担任负责人,以及在首钢智新迁安电磁材料有限公司任经理。

首钢集团曾在2018年10月对外宣称欲成立合资公司。公开资料显示,北京首钢新能源汽车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由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首新晋元管理咨询中心(有限合伙)、迁安京冀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和首钢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持股,持股比例分别为47.3684%、31.5789%、10.5263%、10.5263%。

这也意味着,首钢成为国内第五家与新能源汽车“有染”的钢铁企业。区别之处在于,此前,南钢、宝钢、宁钢、山钢传出在积极推进新能源车项目或推出合作项目,但首钢重金打造跨界新能源汽车。

首钢进入新能源汽车并非一时冲动。去年10月,首钢集团就曾发布公告,欲成立合资公司,去年4月,首钢集团全资子公司首钢基金旗下新能源汽车基金还战略投资了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也就是原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创办的新造车企业。

本能的问题是,首钢会陷入新能源汽车“增收不增利”的怪圈吗?

公开资料显示,比亚迪连续四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当之无愧的国內龙头,也是唯一横跨了电池、汽车两大领域的制造商。但自2013年开始,其营业收入年年递增,可是其利润却在2016年到达高点后开始下滑。根据其最新的2018年三季报,其扣非净利润竟然转为负数。

回答上述问题之前,不妨将时间轴拉长。2017年3月,首钢参加重庆的第四届中国(重庆)汽车技术及材料展览会。展会上,首钢重点展示了首钢汽车板EVI服务能力;先进产品开发,尤其是高强钢和高端外板方面的成果;加工配送能力的提升,尤其是重庆地区加工厂的JIT配送能力;汽车产业链的延伸,包括首钢金属公司、京西重工的零部件产品,充分展现了首钢对汽车企业的整体配套能力。并展出了硅钢材料、汽车材料和汽车零部件等。

2018年,有关首钢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报道,有这样一段文字:首钢新能源汽车电机所用的硅钢产品已得到大众、宝马、北汽新能源等知名汽车企业认可,成功进入了上海电驱动、北京精进、卧龙大郡等国内知名驱动电机制造企业。此外,首钢京西重工,已成为一家为全球运输工具市场设计并生产制动和悬架系统的高端底盘供应商,收购了前美国德尔福底盘系统公司,跻身世界一流的底盘制造商。

按照北京首钢新能源汽车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这个名称,再加上首钢在此领域取得的成绩,首钢大概率的还是做零部件供给。这样做也是钢铁产业的一种延伸,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由于目前有关首钢新能源汽车材料科技公司的报道甚少,尚无法得知是否涉及整车制造领域。

但若首钢真的去造新能源的整车,华夏商训认为这或许不是个好主意。道理也很简单,短期内风险较大。

众所周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自2010年推出,始于国內5个城市的试点运行,按照3000元/千瓦时来补贴。而后为了促进技术升级换代,补贴政策几经修改细化。2016-2020的补贴政策,以2016年补贴为基准,2017至2018补贴退坡20%,2019至2020年退坡40%。按照国家现行计划,2021年之后补贴会完全退出。

“三年见生死”这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普世的观点。龙头企业比亚迪增收不增利,明星企业蔚来汽车已亏上百亿,银隆新能源汽车总经理被抓,董事长跑路等等坏消息,也向外界透露了一个信号,新能源汽车正在过冬。

若此时,首钢逆势而动,除非拥有超级独门武器,否则极易陷入被动。那么,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三大件——电驱、电控、电池,除了电机,首钢尚无其他秘技。更何况,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风向似乎正在转变。

据第一财经报道,氢能源首次写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转为用于支持充电(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创新发展……部分行业人士分析,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充电桩和加气站普及之后,锂电池汽车只适用于短距离行程的市场,氢燃料电池车行程不受限制,前景也许会更好。

果真如此,那对所有的新能源汽车厂商来说都不是好消息。


(【华夏商训】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连续三年位居今日头条财经自媒体年度榜单前列。欢迎通过私信、留言等方式提供新闻线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