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之争!新能源汽车是否有新变局

4月25日,氢能源板块大跌8%,终于扑街了,不少人也松了口气。

尤记得年初,氢能源车刚起风时,很多投资者持怀疑态度,毕竟在国外氢能源车早已发展多年,至今仍未成气候。

美国三大燃料电池上市公司:巴拉德市值7.5亿刀,普拉格能源6.2亿刀,FuelCell能源更是只有区区0.34亿刀。

于是,很多”资深”投资者在心中默默地打了一个叉。

但脸,本就是用来打的!

如果光靠知识就能炒股,也不会有高中学历的徐翔啥事了。

很多人都低估了政府补贴的BUFF加成,近年来,政府挥舞着补贴大棒,LED、光伏、锂电,补一个成一个,诞生了大批优秀的企业。

照此逻辑一套,整个氢燃料电池板块就这样一溜烟上去了,且辐射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成了这轮行情的灵魂板块。

燃料电池能否发展壮大姑且不论,业内共识是新能源车已过了锂电一家独大的时代,未来百花争艳的时代将会更精彩。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其中潜藏的机会。

1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燃料电池才刚开了个头,处于产业导入期,未来走向还两眼一抹黑。

可在行业的美好前景以及光伏、锂电的强示范效应下,燃料电池的估值已被无限拔高,大有一口吃成胖子的架势。

随着行情的火爆,自然少不了蹭概念的,可由于生产技术不成熟,离商业化遥不可及,根本无法证伪,市场很宽容地雨露均沾。

中泰股份的煤化工制氢,四个板拿走;美都能源的石墨烯制氢,五个板拿走;德美化工的甲醇制氢,五个板也拿走。

此外,还有贵研铂业的催化剂电解水制氢,云煤能源的煤制氢等等,连亚星客车表示正在研发氢燃料客车都能7天6板。

接下来,我们捋捋科力远的氢燃料电池之路。

目前,全球氢能源车下游产业链的执牛耳者为丰田,早在92年开始研究氢能源,在2014年丰田就推出首款氢能源汽车Mirai。

Mirai目前的年产量为3000辆,需要预订1年多才能拿到,搭载使用的镍氢辅助电池包,用于能量的回收储存,这东西国内只有科力远能生产。

科力远是国内唯一能量产汽车镍氢动力电池的企业,丰田的资深供应商,在燃料电池上有近10年的历史。

2015年,科力远旗下的研究中心就在进行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和组件国产化研究,子公司科霸也进行了燃料电池专用辅助电源及系统的开发。

2017年,研究中心的燃料电池膜电极项目就已完成小试样品试制,已通过日本著名的膜电极工程化设备供应商的上线实测验证。

在燃料电池成本中燃料电堆占30%,而膜电极又是燃料电堆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比为16%。

2018年,安凯客车、科力远、重塑科技联手打造燃料电池大巴,科力远的“科力远芯”及燃料电池专用辅助电源及系统就应用在这辆大巴上。

此外,氢燃料汽车本质上也是混动汽车。

2018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参加了第三届氢燃料汽车大会上,在报告中就对当前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电电混动”路线予以肯定。

丰田模式就是搭载了镍氢电池的电电混动,是当前的主流。

早在2015年,丰田就想在中国发展氢能源汽车,奈何当时国内力推纯电动汽车导致计划受阻。

这次国内氢能源风起,丰田自不会错失良机,日本企业在扶持供应商上还算用心,科力远作为丰田的资深搭档,将有望成为其氢能源车合作伙伴。

即使丰田选择了其他整车企业作为合作伙伴,作为配套供应商,科力远的日子也会过得很滋润。

况且,科力远的干货还不止于此。

先看科力远的业绩,那可是相当的666。

扣非净利连续8年亏损,净利润也靠着政府补贴之类的腾挪,相当规律的隔年微利才能免于被ST。

单看业绩,二三十亿市值就顶天了,可科力远的走势却并不差,市值也常年保持在百亿以上。

接下来,还是让我们一起扒一扒其中的吊诡之处。

2

“双黄道自林中分出,遗憾我不能同时走两条路,我选择了人迹较少的一条,从此面对截然不同的风景。”

用这段话来形容科力远董事长钟发平的心路历程,再贴切不过。

1981年,年仅16岁的钟发平考入中南大学冶金系,两年后,比亚迪的王传福也进入中南大学冶金系,成为他的师弟。

毕业后,王传福进入中科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深造,并留在那里工作。

钟发平则把学霸之旅进行到底,在获得博士学位后,才进入中科院从事先进电池材料的研究,成为所里最年轻的研究员。

这段时间,是王传福和钟发平在技术上的沉淀期,奠定了二者“技术狂人”之路。

1993年,研究院在深圳成立比格电池有限公司,王传福成为总经理,并在两年后辞职,以锂电池为主打,创办了现在如日中天的比亚迪。

钟发平则选择了另一条路,一条充满荆棘之路。

1993年,28岁的钟发平被借调到国家储能材料工程中心暨镍氢电池中试基地,作为总工程师承担国家“863”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镍氢电池生产关键技术及成果转化。

镍氢电池和锂电池同为二次电池,因比能量较高、性价比合理,被广泛应用于移动通讯、笔记本电脑、电动汽车、电动助力车等领域。

镍氢电池发展前景广阔,利润空间巨大,美国和日本分别制订了“USABC计划”和“新阳光计划”,投巨资进行扶持。

镍氢电池的关键材料为连续化带状泡沫镍,当时全球只有美、日、法的4个厂家能生产,全球缺口高达400万平方米。

1996年,钟发平参加一次商务谈判,外商相当硬气的给这种材料开出了30美金/平米的价格,拒绝还价。

如此高的价格,谈判自然黄了,更憋屈的是当时钟发平已经研发出泡沫镍生产技术并取得了专利,可产业化之路却有诸多掣肘,难以开展。

当目睹王传福的比亚迪发展的有声有色,开始扩展海外市场时,钟发平再也坐不住了。

1998年初,钟发平带着自己的专利回到湖南,在一个租来的破旧食堂里开始了创业之旅。

天道酬勤,1999年7月,钟发平的力元新材料成功实现了连续化带状泡沫镍的规模生产,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市场垄断,成为全球第五家连续化带状泡沫镍生产厂家。

凭借这一关键技术,力远新材快速崛起,利用成本优势,占据了全球1/3的市场份额,与香港超霸、松下、三洋、阿尔卡特建立了合作关系。

2003年,力远新材正式登陆资本市场。

此时,王传福已成为全球电池大王,钟发平也开始向下游拓展到民用镍氢电池领域。

3

在这里,就必须讲讲当年的纯电动和混合动力的路线之争了。

2001年,国家启动了“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其中电动汽车包括: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称为“三纵”。

混动包括:普通混动汽车(深混、轻混)、插电式混动汽车、电电混动汽车三大类。

普通混动采用内燃机+电动机+镍氢蓄电池的路线,无需充电,深混指油电双引擎,轻混指油为主、动力电为辅动力。

国家863计划指的是插电式混动,普通混动只是过渡产品。

消息一出,奇瑞、东风、一汽等车企率先而动,纷纷启动新能源车的研发,可遗憾的是直到2005年还未进入商业化生产。

这也怪不着谁,当时国外电动车采用的电池也无法解决比能量低、续驶里程短两大缺陷,因此新能源汽车只是概念车的说法得到了业内广泛认可。

而丰田在1997年推出了第一款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普锐斯,迅速风靡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高度的节能减排性能堪称汽车界的“完美之作”。

镍氢电池混动,技术成熟,性能稳定、安全性高、耗油低,在纯电动汽车成熟前被视为实现国家节能战略更现实的选择。

因此,业内一直存在着纯电动技术与混合动力技术两种路线之争。

在此情况下,国家新能源战略也开始摇摆不定,工信部和科技部因技术路线的分歧,不断扯皮。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就曾明确表示要坚持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并轨。

2010年,工信部组织起草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年至2020年)》草案提出,2020年国内混合动力汽车的产销规模要达到1500万辆。

政府的态度,企业自然看在眼里,纷纷发力混合动力产品,抢占市场份额,连浓眉大眼的比亚迪也一反常态,力推自己的传统燃油节能技术。

再回头看,由于原材料镍的暴涨,当时科力远主营的镍氢民用电池已大不如前,在看到国内混合动力汽车前景后,钟发平决定上马镍氢汽车动力电池项目。

2008年,钟发平与香港超霸联合成立湖南科霸,正式踏入汽车动力电池行业。

但尴尬的是,当科霸在2009年生产出汽车电池能量包后,钟发平发现国内的混动汽车市场毫无起色,产品有了,客户的影子却没看到。

香港超霸看到科霸连续两年营收为零后,扛不住压力,果断闪人了。

科力远眼看就要凉,谁知这时转机出现了。

当时全球能生产镍氢汽车动力电池的企业只有三家,一家是丰田与松下合资的PEVE,一家是三洋电机,还有一家就是松下湘南工厂

湘南工厂从1992年就开始与丰田联合研究混合动力汽车电池,1997年为丰田普锐斯批量供货,可谓全球混合动力汽车镍氢电池的发源地。

2009年底,松下宣布收购三洋电机,为规避垄断,松下不得不出售湘南工厂。

消息传出时,全球电池企业为之沸腾。

2011年,经过多轮角逐后,科力远以4000万把湘南工厂收入囊中。

科力远就此打入丰田供应链,一跃成为全球顶尖的混合动力电池供应商。

抱上丰田这条大腿,钟发平志得意满,谁知这时国内电动汽车市场却又风云突变,混动路线被抛弃了。

4

在混动界,有一句很霸气的话,世界上只有两种混动,一种是丰田混动,一种是其他混动。

从1997年普锐斯面世,截至2019年丰田混动全球销量已突破1300万辆,占据了全球90%的市场份额。

丰田靠的正是他独步武林的THS混合动力系统

THS系统采用机械原理,仅靠一套行星齿轮组就实现了发动机和两个电动机动力的完美耦合,依靠强大的算法使二者达到最佳的动力输出配比。

以广汽丰田的雷凌双擎为例,无需充电,油耗比同级车低30%,综合4.2L/100km。

目前市面上的插电混动车型,纯电续航里程在50-100公里左右,但由于充电桩的缺乏,充电可不是件轻松事,可能纯电跑的时间还不如充电花的时间长。

种种原因导致大部分车主不愿意充电,在不充电的情况下只能作为燃油车使用,加上电池重量,油耗反而更高。

日本资源匮乏,技术虽先进,却没有规模化发展的场景,很多时候企业选择绑定自己的商业利益后再进行技术输出。

丰田也是这样,在掌握混动技术后,迅速申请了专利,任何企业要发展混动,都绕不开丰田。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丰田的混动汽车在全球一家独大。

国内放弃混动路线也有这方面的考虑,有丰田这座大山在,研发难度远远高于纯电动,几乎不现实,转而选择纯电动弯道超车。

2010年6月出台的新能源车补贴目录中,就把普通混动排除在外。

2012年国家出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明确了纯电动的战略发展方向,重点推进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动的产业化。

钟发平急了。

他开始在业内力推混动汽车的发展,呼吁国家补贴混动车型,炮轰特斯拉是骗局,劝王传福少走弯路,迅速回到油电混动轨道上来……

混动斗士正式上线。

在企业发展上,钟发平也没闲着,在2012年就着手把湘南的生产线复制到中国来。

2013年10月,中国首条镍氢汽车动力电池全自动生产线在科力远长沙工厂正式投产,中国正式拥有了独立掌握混合动力汽车电池的制造工厂。

2014年8月,科力远(持股40%)与丰田等合资设立镍氢电池企业科力美,主要为丰田在中国的混动汽车提供镍氢电池。

奈何混动汽车售价高,又没有补贴,在中国根本没市场,2012年全年仅卖了12000辆,绝大多数还是政府采购。

在新能源车高歌猛进时,科力远却在吃灰吞土,默默地坚守着混动路线,业绩自然也就没指望了。

可喜的是,钟发平的多年坚守,终于迎来了曙光。

5

钟发平在混动路线受阻后,开始在业内孜孜不倦地寻找合作伙伴。

努力的人运气不会太差,还真被他忽悠到一位,那就是吉利的李书福。

2014年11月,科力远与吉利合作研发成功了CHS混动总成系统,不仅可以对接油电混动,还可以对接电电混动、插电混动和以燃料系统为主动力的混合动力系统。

CHS由吉利主导,采用了类似丰田THS的动力耦合方案,通过国家级技术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给予了“世界领先”的极高评价,在性能上和成本上仅次于丰田。

2016年,CHS搭载到帝豪插混车上,综合油耗达到1.6L/100km,证明CHS有延展到插混的技术实力。

同年,科力远联手长安及云内动力向CHS公司增资4.6亿元,混动的阵营再次扩大。

2018年10月,科力远8.19亿元购买吉利持有的CHS36.97%的股份,吉利成为科力远的二股东,持股达到11.09%,双方利益捆绑进一步加深。

CHS虽然发展的如火如荼,但客户拓展仍是硬伤,主要客户就是吉利。

问题的症结,主要还是因为国内混动汽车没发展起来。

但根据新能源车的政策变化,混动汽车的发展契机即将来临:

1、2020年补贴将全面退出,新能源汽车由政策和市场双驱动转变为以市场驱动为主,纯电动的吸引力将会下降。

2、2018年4月实行的双积分,面对严格的油耗标准,企业会重新重视混动汽车

这意味着,未来将真正出现混动、纯电、燃料电池三种技术路线并行发展的趋势

根据长安汽车发布的”香格里拉计划”,2025年将推出30多款新能源车产品,其中混合动力汽车占据16款。

吉利也发布了“蓝色吉利行动”,提出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售目标为180万辆,其中包括35%的纯电动汽车和65%的混合动力汽车。

上汽众泰汽车也在规划自己的插电混动产品,未来混动的阵营会不断壮大。

根据IHS Markit推算,2030年全球汽车销量中,纯电动汽车仅占11%,混合动力车将占43%,较2018年提高40个百分点,接近汽油车。

目前混动的占比还不到2%,这空间不可谓不大。

另一方面,海外也传来了好消息。

4月3日,丰田确定了将在年内无偿开放自身拥有的混动相关技术专利,包括电机、电控、系统控制等23740项专利技术在2030年前的使用权。

多年来,由于丰田牢牢把持着混动的专利技术,自己虽赚的盆满钵满,但却压制了生态链的繁荣,整个市场很难做大,科力远也深受其害。

丰田这次时机掌握的非常好,放开专利后,解决了其他企业的技术难题,会带动整个混动市场的全面发展。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这方面马斯克要有格局的多。

2014年6月,特斯拉就曾开放所有专利,免费供竞争对手使用,促进了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繁荣。

虽然科力远业绩常年萎靡,但科力美在2016年底投产后,开始成为科力远最主要的利润来源。

2017年科力美实现主营收入8.3亿元,净利润5131万元,创下当年投产当年盈利的神话。

2018年科力美主营收入陡增到13.75亿元,净利润1.6亿元,同比增加了211.55%。

这是由于丰田旗下的卡罗拉、雷凌双擎以及凯美瑞混动等车型持续热销,科力美在2017年5月就已满负荷生产。

2018年,科力远和丰田等股东不断增资科力美,新建二期厂房,并筹划扩建三四期。

随着国内混动市场的机会露出曙光,科力远作为国内唯一的镍氢电池供应商,业绩腾飞指日可待。

凭借混动和燃料电池两大风口,谁又敢否认科力远不是下一个宁德时代呢?

读到这里,也许你会想,“这家公司我能投吗”?

这不是一个拍拍脑袋就能轻易做出的决定,因为除了基本面的机会分析,还需要对财务风险、业绩确定性、业务竞争格局等进行更深入的考察。

更多信息可关注“君临”获取。

作者:君临团队.

更多成长股分析、行业解读尽在“中国新一代投资研究服务机构”——君临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