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销量持续下滑,中国车市需要“勇气”破局

中国汽车市场在2018年出现近28年来首次负增长,产销同比分别下降4.2%和2.8%。进入2019年车市低迷的现象并没有太多好转,特别是4月产销量下降幅度继续扩大。今年前4个月,汽车产销分别为838.86万辆和835.33万辆,同比下降10.98%和12.12%,其中乘用车产销688.80万辆和683.76万辆,同比下降13.56%和14.65%。

对于当前汽车市场低迷,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认为主要由消费信心不足所致;此外,现阶段正处于国五国六标准切换时期,消费者对汽车购买的观望情绪明显。

销量下滑对于汽车领域的各个参与者都将产生影响,2019年也将是企业真正的考验之年。连续增长了一代人的时间后的下挫是暂时的波折还是永久的拐点?长久未见的下滑遇到百年未遇的长夜变革叠加,如何认识这种复杂局面?

以“勇气”为主题的2019第11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14场主题演讲,15场议题讨论,110位嘉宾发言,对当下的中国车市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剖析和探讨。相比2014年的“重构”、2015年的“汽车四化”、2016年的“下一步”、2017年的“升极”、2018年的“梦想与焦虑”,今年的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主题“勇气”多了一丝复杂色彩,悲观中有乐观,乐观中有理性。

中国一汽董事长、党委书记徐留平把把勇气总结为四句话:勇气源于热爱,依于洞见,展现担当,归于谦敬。“这样勇气才能在一个正确的方向和航向上前进,否则就变成匹夫之勇了。”在徐留平看来,技术是可以买来的,管理是买不来的,或者说洞见是买不来的。我们可以看到一项技术出现了以后,你可以用资本去把它买过来,用资本就能撬动这个技术,但是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的洞见和管理是买不来的。

长安汽车副总裁叶沛认为车企需要面对的当前变局或者是一些困境来源于一些东西在改变,哪些东西在改变呢?第一,增长存量之中的变量越来越多。受内外经济整体双重压力下,增量放缓了,低增或微增,但是这个中间变量可能没有消停,不断的在变化。消费者产品形态的变化、价值诉求的变化、新能源、智能网联一系列的技术特征的变化,这个中间我们存量中间有变量,给我们带来了挑战。第二,一切变量还在加速变。加速变对我们传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或者说我们发现,源于我们的商业模式、源于我们变化运行的效率可能跟不上目前变化的速度或者说你所需要的弹性,甚至于说有一些能力是你可能原来不具备的,你要考虑怎么去获能。

叶沛认为当前的挑战来自于变化,但是未来的机会更加期待。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相信,我国汽车年销量将会从2800万辆增长到4200万辆。中国汽车千人保有量,达到400辆/千人是完全有把握的。

华人运通董事长、CEO丁磊也认为车市还将回到增长的轨道上,“现在是大好机会,不是谈如何生存,是谈如何抓住历史机遇来发展的问题。被悲观情绪所影响的企业,是在过去那个维度上考虑问题。如果你从“四化”的角度、从“三智”角度考虑,机会多得去了。所以今天的论坛不是大家面临过冬严峻考验的氛围,而是把原来的跑道打破,从更多的维度来看系统的解决问题。”

他认为有几个方面:一个方面,整个车辆跟整个人类的出行结合在一起,是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一个车的解决方案。人类的空间会越走越大,他到的地方会越来越多,所以车辆从绝对数来看会进一步增长。还有一个方面的情况就是二手车,中国的二手车实际上这个市场还不成熟,如果成熟的话,对新车的冲击也会很大。

北汽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蒋自力认为,世界汽车行业的深刻变革正在愈演愈烈,中国汽车产业也在多重因素叠加下,迎来发展的拐点时刻,并呈现出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产业环境不断更新,二是汽车四化不断加速,三是消费理念不断成熟,四是竞争态势不断加剧。“中国汽车产业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某种意义上,中国汽车品牌与国外品牌新一轮竞争也正在拉开帷幕。随着这一轮产业变革调整、“四化”应用升级,整体汽车市场在这两三年“盘整期”后,还将存在一定的增长空间,突破3000万辆是没有问题的,至于能到3500万辆还是4200万辆,现在还看不太清楚。”

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表示,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大家要拥抱变革,积极支持变革。同时我们对今年的市场要有足够的信心,我几年前讲中国在2800万-3500万辆之间会是一个顶峰。“我相信在2030年,汽车的动力总成还会在2.0时代。”

中德诺浩汽车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孙勇认为,目前有两个原因“限制”了消费者购车,一个是一轮又一轮的价格战导致持续待购,另一个是部分省市提前实施国六排放标准。在他看来,今年下半年,这两方面的影响都会渐渐平息下来,再加上去年四季度车市销量基数较低,因此车市的“市场底”将会在7、8月份出现,比春节前国家出台政策提振车市的“政策底”晚半年左右的时间,四季度车市的增速有望由负转正。

汽车企业正在面临残酷的淘汰赛,孙勇认为,企业在这种形势下更多的是结构分化,“谁能在产品结构、销售模式、服务方式等供给多方面适应消费者的新变化做出调整,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从而走得更稳、更远”。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