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不只是为了满足屁股那么简单!

相比年轻时尚的外观造型和丰富的科技配置,座椅这个每台汽车必不可少的零部件却很少受人关注。汽车座椅的作用除了保证坐姿的舒适性外,更多地还需要提供支撑性以及安全性需求。

车内座椅在研发初期需要进行大规模调研,了解客户需求后再反复开发测试,最终我们习以为常的车内座椅才得以诞生。

● 人体骨骼=座椅骨架

从某种程度上说,座椅结构与人体结构有一定相似性,金属材质相当于人体骨架起到支撑作用,同时由于当代汽车轻量化的开发目标,保证强度的同时如何减轻重量也是开发难点之一。而泡沫填充就相当于人体肌肉,具有一定缓冲功效,此外还有一些“器官零件“满足功能性需求。

大部分车型座椅骨架采用的是常见的冲压焊接制作工艺,在搭建好座椅框架之后,再进行各个功能项的相关工作。整个过程有些类似于修房子,由大到小,循序渐进。不仅是汽车平台,汽车座椅也会采用了平台化的研发模式,这一点与我们熟悉的基于大众MQB、宝马UKL等平台开发车辆是一个道理,只是这里变成了调整座椅宽度、大小等数据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座椅骨架除了上面提到的支撑性外,其中部分弹簧结构还会在车辆行驶颠簸路面时,通过不断工作起到缓冲作用,从而减少乘坐者疲劳感。当然,缓冲振动的主力还是下面要说的泡沫材质。

● 肌肉结构-泡沫材质

平时我们评判座椅是否舒适,其实大多指的是坐垫和靠背内泡沫,使用者通过触觉直接感受到的表现会直接影响其舒适性的判断,进而对整车驾乘质感做出判断,重要性不言而喻。

乘坐过程中,不同区域人体受到的压力值不尽相同,针对这些差异,开发团队通过使用不同材质的发泡材料,达到为不同区域提供各异的舒适性、支撑性的目的。

通过上图可看出,座椅坐垫及靠背支撑部位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密度的填充物,即负责支撑的部分材质强度相对较高,其余接触部位则使用软性填充物来提高舒适性。

同时,座椅造型也会造成乘坐舒适性方面的差异,这部分工程师会通过H点,即人的脊柱线与大腿骨之间的交叉点,并基于国人体型进行设计开发。随后运用假人进行模拟体验,作出最佳的设计。例如脚部的位置、腿的长短、靠背角度设定等都是座椅造型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当然,在设计之时还要兼顾到设计师对座椅造型的要求,并不能顾此失彼,毕竟一个美观的造型也是同样重要的。

● 功能脏器-调节系统

随着人们对功能性需求的不断提高,电动调节、侧气囊、重量传感器等功能或技术正在逐渐得以普及。这也要求座椅中的相关部件向着集成化发展,毕竟大家也不想因为得到这些功能而损失乘坐空间。

在部分车型上我们可以看到座椅加热以及座椅通风功能,电动调节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舒适性配置。这些功能所需的电机、调角器、加热丝以及风扇等部件都会在设计框架的时候设有预留位,便于后期功能的扩展以及成本的控制。

关于电动调节功能,因为车内空间有限,电动调节所需的电机只能藏在座椅中,这意味着电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无法快速散发。如果电机直接与骨架相连,那么就意味着不能产生过大震动,这些都是开发团队经过不断地更改设计才得以达到的最佳使用体验。

配备座椅通风功能的座椅会在表层与发泡材质之间使用一种名为muller的材质,它能带给座椅更好的通风性能,

● 汽车座椅的安全设计

座椅还要一项重要作用,就是提供安全保护。为了在车辆受到侧面撞击时,保护乘员安全,越来越多的座椅开始配备侧气囊。为保证气囊正常弹出,座椅外表面包裹层在相关区域会进行弱化处理,这也是大家经常说不要盲目加装座套的原因。

在设计开发后,座椅会经过包括鞭打测试、行李厢撞击试验等安全性测试,以确保座椅骨架的强度、载荷等方面满足法规标准。

总结

汽车初期时的座椅就是简单的沙发而已,随着时代科技的进步,现代汽车中座椅悄悄进化成了多功能多用途的重要安全部件,大家选车的时候不妨多了解一下座椅构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