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速报:特斯拉Model Y正式发布;大众加速推出多款电动汽车

(一)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5.9万辆,销售5.3万辆

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9万辆和5.3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0.9%和53.6%。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4万辆和4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1.3%和69.4%;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万辆和1.3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8.2%和18.6%。新能源车目前进入了一个提质发展的阶段。当前对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即使未来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发展仍向好。

(二)特斯拉Model Y正式发布

3月15日,特斯拉第五款量产车型Model Y正式发布,起售价为3.9万美元。Model Y共拥有四个配置版本,分别为标准续航版、长续航版、双电机全轮驱动版以及Performance高性能全轮驱动版。预计Model Y标准版将在2021年春季交付,长续航版2020年秋季就可交付。作为一款全新SUV车型,新车将与Model 3产自同一平台,二者共享75%的零部件。

(三)北汽蓝谷与孚能科技签署中长期战略合作协议

3月13日,北汽蓝谷发布公告称,子公司北汽新能源已与孚能科技签署了中长期战略合作协议。为满足市场对电池能量密度和成本的双重要求,双方将共同开发先进的、具备成本竞争力的技术方案。为了保证电池的供应,未来新能源车企与动力电池企业间的深度合作将成为趋势。对于车企而言,与电池企业合作后会以更优惠的价格拿货,相当于控制了电池的成本,从而降低了整车的生产成本。对电池企业来说则可获得更多订单,实现双赢。

(四)蜂巢能源与捷威动力将设合资公司投建三元软包电池项目

3月11日,日蜂巢能源与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举行了合资项目签约仪式,宣布双方将共同投资组建合资公司,生产三元锂离子软包动力电池。合资项目拟在江苏盐城投资15亿元,建设4条三元软包动力电池生产线,首期实现产能2.5GWh,项目计划于2020年上半年建成投产。两家企业的股东-长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也签署了协议,加大在动力电池产业的战略合作。

(五)大众将加速推出多款电动汽车

大众汽车近日表示,公司将加速推出零排放汽车,在2028年之前将推出多达70款新电动汽车,而不是此前宣布的50款。这也改变了另一个预测,即大众汽车集团最初计划在十年内生产1500万辆基于MEB平台的纯电动汽车,而现在估计有2200万辆。今年1月份,大众汽车和福特还达成一项“全球联盟”,寻求合作开发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和新型运输服务。

(六)丰田在华推出首款新能源车型,可享国家补贴

中日合资一汽丰田汽车“卡罗拉双擎E+”9日正式“登陆”中国市场,这是丰田在华推出的首款新能源车型。此举标志着丰田正式布局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并加速其电动化战略在中国落地。此外,丰田首款落户中国的新能源车符合国家新能源政策,购车用户可享国家补贴、免购置税、免车船税以及部分城市免拍牌等福利,大幅降低用户的购车、用车成本。

(七)光华科技与五洲龙汽车牵手布局动力电池回收

光华科技3月11日发布公告称,公司与五洲龙汽车签署《关于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处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废旧电池回收处理以及循环再造动力电池材料等业务上开展合作。公告显示,五洲龙汽车将其符合光华科技回收标准的废旧电芯、模组、极片、退役动力电池包交由光华科技处置,共同建立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网络,保证废旧动力电池有序回收与规范处理。

(八)江淮出售乘用车工厂

据报道,江淮将把乘用车二工厂出售给江淮大众,主产思皓品牌新能源汽车。与此同时,江淮也在裁撤工厂员工,但保留了研发中心的工作人员。一份招标文件显示,江淮将把二工厂车型转到一工厂,并对生产总装设备改造。补贴正在大幅退坡,江淮新能源的前景不容乐观。不管是汽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只有少数规模较大的企业才会留下来。中小企业或被淘汰出局,或被融入大企业中,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生态。

(九)丰田计划在2020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商业化应用

丰田计划在2020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其基础核心技术是实现了降低全固态电池的电芯内阻技术。原本由于输出密度低,全固态电池用于电动汽车用途时困难重重。丰田通过这项基础技术,将全固态电池的体积功率密度提高到约2.5kW/L,体积能量密度提高到了约400wh/L。公司计划先利用上述降低内阻技术,在2020年实现一定数量范围内的全固态电池实际应用,然后建立大规模生产的目标。

(十)软包电池成资本追逐新热点

以新能源汽车的持续增温为背景,此前长期作为非主流的软包电池,近期正在成为三元锂电池新的投资热点。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2月,三元电池装机电量约1.79GWh,同比增长170%。其中软包电池装机电量约0.25GWh,同比增长169%。在2018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电量TOP20中,涉足生产软包电池的企业数量上升至14家,其中只专注生产软包锂电的企业占到了一半,软包技术路线得到越来越多电池企业的重视。

安选,政府牵头推动成立的惠民金融平台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