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政策补贴从“补车”转向“补电”,多方抢占百亿级充电市场

文| AI财经社 李依蔓

编| 张硕

​​本文由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还没到夏天,新能源汽车就以一种令人不安的方式“火”了一把。

4月22日,一段特斯拉汽车在上海徐汇区某小区地下车库突然猛烈自燃的监控视频,让屡被曝出安全问题的特斯拉再次成为舆论热点。

特斯拉官方微博回应称,已第一时间派出团队赶往现场,正积极联络相关部门并核实情况,目前信息显示没有人员伤亡。但仍有数百名网友在这条微博下吐槽,还有车主声称小区物业拒绝让他在车位上装充电设备,“就是怕自燃”。

同一天下午,一辆蔚来ES8在授权服务中心维修时燃烧。蔚来汽车迅速发表声明,称工作人员迅速赶到,现场无人员伤亡和其他财产损失,蔚来已开启对燃烧原因的调查,会在后续及时对外公布调查结果。

这并非电动汽车第一次被“自燃”阴影笼罩。早在去年,接二连三的电动车自燃事件就让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以至于有人调侃,“新能源火了”。去年10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透露,据掌握的舆情信息显示,2018年已发生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40余起。威马、力帆、江淮、众泰、比亚迪、北汽新能源等多家车企卷入其中。自称“最安全汽车”的特斯拉,此前已有2辆Model S在地下车库毫无征兆地冒烟起火。

“新能源汽车安全是悬在每个企业头上的一把刀。”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德翔表示,电池汽车满电时发生火灾往往是爆炸性、波及性的,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巨大影响。特来电通过大数据发现,80%的电动汽车燃烧发生在充电过程中和充满电后的一个小时内,充电已成为规模化发展电动汽车的最大瓶颈。

上述特斯拉车主透露,这辆车在起火自燃前刚完成过一次超级充电,用最短时间将电池充到接近满电。有专家表示,特斯拉此次自燃或与超充有关系。

短期内很难赚钱

就在不久前,于德翔遇到了一件令他颇为遗憾的事。一辆小型电动车在充电过程中被发现温度过高,特来电连续3次禁止充电并向车主发送短信提示,但对方还是坚持继续充电。这辆车最终被付之一炬。

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德翔

事实上,特来电从2015年就开始研发电动网对电动汽车的两级防护。第一级是通过8个安全模型和27个安全判断维度对汽车安全数据进行判断,实现设备级的防护;第二级是通过对大数据的运用,建立针对不同车型的安全防护模型,从而实现平台和数据级的防护。

于德翔表示,通过这套CMS主动防护体系,在特来电平台充电的电动汽车燃烧数量可减少90%。2018年,特来电总订单数3700万次,主动防护4.6万次,防止烧车38起。今年前3个月,充电安全两级防护技术预防4到10起重大事故,减少了90%的烧车事故。

此外,特来电还提倡削峰填谷和柔性充电,即在没有紧急需求的情况下优先低谷充电,通过缓慢的涓流先加热电池,然后快速充电,快充满时充电速度又会慢下来。这种方式不但能缓解高峰期的用电压力,还能帮助车主保护电池、降低充电费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特来电需要和各大汽车厂商打通数据,了解对方的标准、要求和期望,然后去进行适配。

相比之下,特斯拉的超级充电桩虽然充电速度快,30分钟即可充一半的电,但安全性相对较低,且对电池伤害更大。

除了安全问题,充电市场最为人诟病的问题在于价格高和便利性差。

一方面,充电难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公共快充严重不足,消费者买车容易充电难。另一方面,消费者认为充电价格和服务费仍然偏高,而充电行业的盈利空间却呈下降趋势。此外,受电力匹配、场地、时间、流程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难度仍然很大。

日前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与国际环保公益组织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合作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国充电服务市场如何健康发展》(以下简称《充电服务报告》)认为,促进充电市场服务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五大痛点,包括充电基础设施结构性供给不足、收取充电服务费的单一模式盈利困难、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充电设备质量参差不齐和充电服务体验有待改进等。

至少从目前来看,由于前期投资建设成本高昂、充电桩使用率低、工作环境恶劣导致设备寿命低、充电设施分散导致运营维护压力大等原因,大量中小型充电桩公司尚未实现盈利。其中,充电桩使用率低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2018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约30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比例不到2%,充电电量总体需求偏低,全国公共充电设施平均小时利用率不足10%。

除几家头部企业已完成相对完整成熟的商业布局外,部分融资难、持续亏损的企业处于尴尬位置。

于德翔承认,这个行业短期内确实很难赚钱。他向AI财经社透露,特来电过去5年来累计投资60亿元,研发投资10亿元,前4年亏了8亿元,去年充电量是上一年的3倍,但仍然是靠设备制造才勉强实现盈亏平衡。

从“补车”到“补电”

尽管存在种种问题,过去一年来,中国充电基础设施仍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充电网络逐步形成,形成一定先发优势。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统计,截至2019年3月,中国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达到92.1万个,较2018年底增长14%。全国车桩比持续改善,今年3月实现3.6:1,北京、上海的车桩比分别达到1.5:1与1.1:1。

截至2019年3月,公共桩保有量达到38.4万个,比2018年净增5.2万个。2019年前3个月,公共类充电桩月均新增数量约1.7万个,与上一年相比速度明显加快。截至2018年底共布局1914个充电服务站。

从重点区域来看,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充电电量集中度较高,与区域电动汽车保有量高度相关。全国充电电量主要集中在广东、陕西、江苏、北京、湖北、山东、四川、福建、陕西、上海等省市,北京、上海、广东等10个省市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占比达75.6%。

充电时间灵活的私人充电桩占据充电桩总量的67%。截至2019年3月,私人充电桩保有量达53.7万个,比2018年净增6万个。特别是在北上广地区,私人桩分布集中度明显高于公共桩。截至2018年上半年,北上广三省市在国内公共桩份额占比40%,而私人桩份额占比达78%。

2015年10月出台的《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和《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提出,到2020年新增集中式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以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为此,北京要求新建小区车位百分之百安装充电桩,新建写字楼配备10%的充电车位,上海和深圳则要求新建小区及写字楼充电车位的比例均达到10%,老小区也将面临逐步改造。于德翔预测,在2025年之前,充电市场将从目前的“一车一桩”发展到“一位一桩”。

此外,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逐渐退坡,政策补贴重心正在从“补车”转向“补电”。多省市已出台充电设施建设补贴政策,补贴最高达设施投资的30%、最高补贴金额达500万元。其中北京、成都、温州、唐山、贵阳、厦门等地按照设备或投资总额比例进行补贴,深圳、江苏、安徽等地按照充电桩功率给予补贴,山西晋城实行定额补贴,上海、海南、江西、南京等省市在建设补贴基础上还叠加运营补贴。

《充电服务报告》预测,到2020年,直接的充电市场将达到百亿级别,背后的增值空间还可能更大。其中,预计“十三五”期间充电桩“设备+裸站”的市场规模超300亿元,到2020年充电服务费市场空间约100亿元,围绕大数据应用、汽车销售、广告收入的充电运营增值服务市场规模将从2017年的1.45亿元增加到超20亿元。

于德翔认定,那将是个万亿级别的大市场,“可以想象的空间太大了”,“前100强里一定有几家做充电的企业”。

“未知的东西还有70%”

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充电设施保有量超过1000台的运营商有15家,其中特来电、国网、星星充电、上汽安悦、中国普天等前五大运营商,已占据88.3%的市场份额。其中,光特来电就已成立91个子公司,覆盖309个城市,建设21.47万个充电终端,总充电量21.89亿度,占有全国充电市场41%的市场份额。

于德翔预计,电动车保有量在2020年至2025年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复合增长率超过60%,2026年后增速放缓,到2030年达到1亿辆。在他看来,电动汽车将催生“第四次能源革命”,“通过电动汽车完全可以解决雾霾的问题”。

看到这块大蛋糕的无限潜力的,除了充电运营商,还有整车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北汽、上汽、比亚迪、宝马等整车企业大力投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小鹏汽车、蔚来汽车等造车新势力,也试图以超级充电站、换电模式等切入充电桩市场。此外,滴滴成立小桔充电构建开放平台,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通过与充电运营商合作,接入后者已建好的部分充电桩。

不过,于德翔认为,换电模式是“特殊场景特殊阶段的产物”,许多企业“探索以后不再做”,因为换电并不方便,且土地、管理、人力等成本是充电桩的至少3倍以上。

他也认为车企与特来电并不会形成竞争关系。“欢迎车企去做充电,并通过这种方式明白充电这件事跟它们想象的不一样。”他告诉AI财经社,充电生态运营公司需要将懂能源、控制、设备、服务的四种人才融合到一个体系中,团队体系、商业模式、文化基因等都和传统车企迥异。目前车企自建充电桩数量相对较少,短期内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为了完善和优化汽车售后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

对于不久前三大运营商与小桔充电的“分道扬镳”,于德翔表示,滴滴掌握了用户和流量入口,利用数据优势为运营商导流,收取运营商充电服务费分成。但由于滴滴将运营商提供的优惠政策“扩展到了全社会”,双方合作难以继续。

目前,诸多充电运营商已开放、共享充电平台,逐步实现充电基础设施之间的资源共享,消费者可在平台上选择多家运营商的服务,并可以查看充电桩的位置和实时状态,提高充电效率和体验。

2018年11月,国网、南网、特来电和星星充电共同出资设立雄安联行,整合跨界数据资源,大大扩展了充电设施互联互通的覆盖面。雄安联行通过跨平台全方位深度互联互通和大数据挖掘增值,致力于建设全国最大的充电和出行服务平台。

在于德翔看来,充电市场就像一片巨大的原始森林,目前人们对它理解还很浅,“未知的东西还有70%,需要5到7年时间才能想明白”。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