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内部的这些事,你可能不知道

每天早上六点半的闹钟总是显得那么准时,二十分钟的穿衣洗漱,六点五十出门,七点准时到达公司通勤车站点,在车上小睡四十分钟,七点四十每天奋斗的地方就会出现在眼前,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接下来就是一天忙碌而有序的工作。要是还要下到车间陪伴着的也只有程序化的机器,脑子里也只有标准和执行。好了不卖关子了,车叔刚才大致描述的就是那些在车企或者工厂工作的伙伴们生活状态,一切都是那么有序、标准化、简单而又充满逻辑。其实提到车企内部的工作很多人都觉得很神秘莫测,车叔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关于车企的这些事,同时也和大家分享一些汽车的文化。

汽车成品是如何而来的?

可能很多人认为买什么品牌的车那就是什么品牌生产的,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任何一个车企都不可能把车上所有零部件都自己生产,他们会去找一些比自己更专业的零件生产厂家为自己供应配件。给大家举例看个图吧:

其实上图还只是一辆汽车极少数的零部件供应商,要做成一辆车需要的供应商企业远比这多的多。而一辆车最终还是得由主机厂组装出厂,主机厂就是我们所说的汽车品牌厂家,比如吉利、大众等等。主机厂负责零部件的验收,并把它们组装成最终卖给消费者手里的产品。主机厂的零部件供应商有很多,而零部件供应商也不可能只为一家主机厂供应。比如我国的玻璃大王福耀玻璃,中国每三辆汽车就有两辆使用福耀玻璃。

车里的部件虽是由其他专业厂家生产的,但是很多设计理念和技术规格要求是由主机厂确定或制定的,并且最终拍板。

车叔还得提醒那些想买配件的朋友们,原厂件你们基本是买不到的,所以不要花冤枉钱,就算你去4S店,里面的配件也只能保证是正厂认证的。正厂其实就是原厂,只不过品质没那么好而已。如果不是关键的配件,质量好的副厂也是可选的。

车间颜色标识

任何一件产品的诞生都绝非易事,去过生产车间的朋友们应该有所感触吧。整齐的装束、干净的车间、机械规律的运行、就连工位和物品的摆放都是固定的,一切都仿照着军事化管理。当然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车间的“涂装”,车叔去过好多车间,他们都是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标识,这些颜色可不只是为了好看哦,给大家普及一下吧。

不一样发生在你看不见的地方

大家在选车的时候更多关注了各个品牌之间的差异,作为资深一点的车迷,会了解到同一品牌不同产品周期的变化。如刚换代到中期改款再到后期改款,配置、外观、内饰方面的改变。其实车型内部也在发生着你看不见的变化,如材质选用的不同、产品加工的工艺改变甚至内部结构的改变。

主机厂是很会压榨供应商利润的,要求总是提的很高,要减重、要产品更先进、品质要求更高还要成本更低,所以企业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下的功夫往往是最多的。为了减重只能用更少的材料,当少的材料不能满足性能要求时,只能选择更好的材料,好的材料意味着更贵的成本。而要压低成本只能优化工艺,合理的工艺能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甚至直接降低生产成本。

可能大家知道有的车型中控台上面是搪塑的软材料,可能摸起来手感都差不多,但实际他们用的材质和工艺是不一样的,所以有的过十年也没有大的改变,而有的则不然。工艺上的改变是最难发现的,材质不变、形状不变、使用上也感觉不出来太大变化,但恰好相反,工艺的改变才是质的变化。同样,虽然现在车企工厂自动化程度很高,但是有一些关键的工序还是必须由人来完成的,而且由于零部件供应商太多,很多供应商的工厂人力劳动很普遍。只要是有人参与就肯定会犯错,品质就不能得到百分百的保证。就比如说断轴、异响等情况就是品质出现了问题。

合资/进口车比国产车贵在哪里?

车价贵呢主要是有三个原因:1.利润高。2.成本高。3.市场环境。

利润高,这很好理解,就是企业想多赚些钱嘛。看看很多合资和进口车打折的力度就可以知道他们的利润有多高了,比如很多豪华品牌现在都优惠十多万元,而一辆普通的国产车才几万元。

成本高,这是合资和进口车比国产车贵的主要原因。成本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

1:研发制造成本。正向的研发可不是逆向甚至抄袭可比的。自主品牌起步比较晚,学习借鉴是不可避免的,拿着已有的成果来实践所花费的成本肯定比从无到有少的多。有的东西很好学,但是核心技术却很难得到,合资和进口车技术更加先进,而技术研发是一大笔费用,也会导致成本的上涨。

自主品牌近几年确实发力了,无论是功能配置还是用料都提升不少。但是合资和进口车的配置更高用料也更扎实,就如我们上一点说道的一样,即便是同一样东西同一个供应商生产的,给不同品牌供应的产品品质却是不一样的。这一点同时也体现在品质的保证上面,品质不是说三年六万公里,而是说品控率。这也就是有的品牌口碑好而有的口碑不好,其实口碑不好的车也有开了多年不出问题的,只是占比较口碑好的车低而已。

2:运营成本。合资企业管理较严格,福利待遇自然较自主车企好,企业设施及基础配置较高,广告投入等也增加了成本开支。合资车部分零件和进口汽车在外国生产,组装和售卖在中国,所以还会增加一部分运输管理和关税等成本。

3:税收。交税是增加进口车成本的又一重要原因。进口车比国产车多了关税,而且进口车一般排量也较大,虽然现在也在适应中国市场,但排量还是比普遍自主品牌排量大,所以消费税也会高出许多。

4:市场环境。这也是影响合资和进口车价格的一大因素,伴随着自主品牌的崛起,合资和进口车也不再像刚进入中国市场时那么“风光”了,自主品牌极高的性价比,导致部分合资品牌也不得不拉低自己的身位,开发同等价位的中低端产品线。当然在自主品牌还没有开发高端和豪华车型的时候,合资盒进口品牌自然就会挺直了腰杆要价。车市中也有由于市场力太强,实在枪手,所以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比如:汉兰达、埃尔法、LX570、奔驰迈巴赫等等。也有部分进口车虽然很吃香,但是市场实在饱和,也导致售价一再下落,比如:兰德酷路泽、路虎、途乐。市场变化甚至会直接导致车企倒闭、复产,退出或进入中国市场,比如:迈巴赫停产之后被奔驰复活并在中国市场大卖,而铃木则退出中国市场。市场的表现也会改变企业的战略规划,比如中国式的加长系列,还有全球战略意义上的SUV系列,如:劳斯莱斯库里南、宾利添越、玛莎拉蒂LEVANTE等。

所以说市场环境会直接影响到车辆价格的起伏,甚至决定一个车企的命运。企业的决策也是可以影响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市场与车企永远是相互依托、双向选择的关系。车叔就不得不提醒要买车的朋友了,买车之前一定要观察市场动向和车企的战略规划,综合考虑后再做决定。

汽车在开发时受了哪些折腾?

车叔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些如何保养、爱护车子的方法,部分车主对自己的爱车十分爱惜,过个小坑速度太快都要心疼。车叔要给大家讲讲车子在开发的时候都受了哪些折腾,虽然车市不同意糟蹋东西,但也不提倡过分爱惜,毕竟车子本身就是消耗品,就是拿来开的。

检验一个车子耐不耐造就看耐久试验,每个车子在开发的时候都会做。一方面是车子做调教、匹配,另一方面是测试寿命。发动机在耐久测试时一次循环的试验大约一小时,一次完整的循环试验可分为几个档次,都在上百甚至几百个小时,其中每个循环里有十几分钟是以高转速最大扭矩进行的。所以车主朋友们在日常正常驾驶时,完全不必担心长时间驾驶对发动机的损伤,更不要担心一脚地板油就会对车子造成影响,反而长时间的低转速行驶,才会使发动机积碳导致运转不平顺。

汽车的悬架也会做耐久测试,其中弹簧基本会试验三十万次左右,有的厂商甚至要求五十万次不断裂。其实在日常行驶过程中,只要悬架弹簧能超过十万次耐久试验不断裂的,都可以做到开到车子报废而不坏。所以大家不必担心过个小坑速度太快会对悬架造成致命伤害。在整车试验过程中,会有模拟实验和实验员全路况整车耐久测试,包括高速路、石子路、摇摆路、破损路、搓板路等。模拟实验都会持续几个月时间,路试一天也会跑上百公里,主要是判断异响、转向、制动、动力、各部件可靠性。

所以说车子在开发时就已经受尽“九九八十一难” 折磨了,大家拿到车完全是可以放心开的,但是也不要太轻柔,驾驶习惯也会影响车况和维修保养花费。

自主汽车的未来出路

中国的汽车工业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的特别快。尤其是近几年SUV市场空前火爆,让所有车企都看到了这一细分领域的潜力,就连豪华车型都纷纷加入。其实国产第一辆汽车是于1956年7月13日由长春一汽生产的“解放牌”载货汽车,到现在是百花齐放。但由于中国汽车发展比较晚,还有很多细分领域需要强化,如:MPV、超级跑车、高级大型轿车和越野车、房车等。所以中国汽车的未来会向更多细分市场发展,就如同现在的形势,自主品牌也一直在冲击中高端市场。

此外,中国车市会向着清洁环保的方向发展,比如:混动车型、纯电动车型、天然气客车等等。如今自主车企核心技术会越来越成熟,刚起步的时候由于没有成熟的技术,很多汽车关键部件都依靠国外车企,随着技术的积累现在的国产车也是可圈可点,而且性价比极高。车叔很看好我国汽车的未来,通过自我成长,中国汽车产业会像我们的高铁一样走向世界。

车叔总结

汽车已经走进平常百姓家了,但是汽车文化却没有。大多数消费者选择一辆车还是属于冲动消费,不管是购车的出发点、选车的标准和用车的理念都不成熟。车叔希望大家能够理性购车,多问问身边已经有车或者开过某个品牌车的朋友,让他们分享一下心得。或者在网上寻找一些真实的案例以作参考,万不可轻信舆论,也要经得起销售人员的蛊惑。再要是有什么疑问,不妨留言给车叔,车叔给你一一作答。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