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星越6.7秒破百:迄今最好开的中国车能卖30万

作者:王启鹏

4月22日,吉利星越在连云港举办动态试驾。百公里加速6.8秒、刹车距离36米、CMA模块架构、博世ESP 9.3……这些标签环绕,让大众对星越的试驾愈显期待。

6.7秒破百比奔驰GLC Coupe还快

通常车企标定百公里加速的成绩,都会保守一点。毕竟做测试的环境不一样,影响因素太多了。

轮胎的温度、天气的湿度、车身重量、车手的驾驶技巧,体重……当这些因素融合在一起时,谁也说不准一台车到底能跑多快。但是当一台车能在数据里标出6.8秒时,也不会有人怀疑,至少这台车也能跑个八九不离十。

吉利星越实测成绩

奔驰GLC Coupe媒体实测成绩

吉利星越在连云港,也就是博世的东海测试基地搞了一场动态试驾,而且百公里加速测试,我一不小心开出了6.7秒,比官方快了0.1秒。我一直以为是我136斤的体重占了优势,“轻”在很多时候能解决大问题,不然赛车也不会挤破脑袋往轻量化里去钻。

但直线加速也不单纯只是一脚油门的事。发动机在多少转速输出最大扭矩,以及什么时机换挡,这个比较考验车手的经验,10年前MT车型还考验车手的油离的速度。当然现在这些问题被弱化不少,吉利搭载的爱信8AT和沃尔沃T5发动机有很高的匹配度,电脑也很聪明,驾驶员不一定比电脑判断的速度快,就更别说执行了。

所以我也只是简单的把驾驶模式旋钮转向SPORT,双手握紧方向盘,目视前方,出发前闷了一脚转速,径直向前方开去。

用“弹射”来形容感受,说实话略微有点不恰当,在起步的一瞬间,后背被加速度推向靠背。但后续的推背感并不明显,我猜测与AT特性有关,它不会像双离合那样换挡激进且直接,而且还要兼顾一些舒适性的需求。可这时低头一看仪表,却发现速度很快就逼近了100Km/h。

视觉冲击力和体感不明显,但却能切实际的达到速度标准,这是一件很考验车企造车功底的事情。涉及车厢内的人机工程,涉及动力总成细腻的调校方式等等。

然后说到弹射模式,我可以关掉电子稳定控制系统,然后把转速预备到4000rpm,不过做测试的这台星越搭载了博格华纳的四驱系统,实际上弹射的意义并不太大,因为四个轮子已然在打滑的边缘,最大程度向前转化动力了。

转向手感有点宝马的意思

现场布置的金卡纳(桩桶布置的赛道),尽管模拟的赛道不长,但还是能体验出不少东西的。对于我来说,有一个问题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这台星越不是运动极致的象征。在绕桩和回头弯里它的悬架会有一些疲软,使得车身有小幅度的倾斜,但相比绝大多数SUV车型来说,它的侧倾抑制已然能得到很高的评分。

这些标定是为舒适性让步的。要知道一台纯粹的性能车示众,风险通常比较大。丰田为什么卖的好,是因为它适合普罗大众,雷克萨斯做高端市场的突破,这像极了吉利与领克的关系。

而说回到星越,它对吉利整个品牌形象有塑造作用。

转向手感的建立,是另一个让我喜欢的地方。细腻、精准、而且握感也紧凑,与吉利以往的“粗旷”是两种性格。

转向决定了车头走向,车头再牵扯到尾巴的甩动。所以一个适合的转向手感,对提升整车的驾驭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后多连杆的结构让车尾没有太多多余动作,一圈下来干净利落。

领克看了心发“慌”

最开始听到星越匹配T5的动力总成,吓了我一跳。它的价格注定不会太低,但还要卡在领克的售价区间里,不重叠或不影响,这件事就有点为难了。(其实也还好,星越只有顶配为T5总成,与领克车系形成错位)

领克目前的动力水准相当于T4,想要打造高端和性能标签,要等等后续的380匹发动机上市,不过对于星越来说,核心技术占据高位,瞄准的就是当下心潮澎湃的青年。然后一台SUV,又能满足你的日常使用。

上次成都体验星越,绕了一圈,发现这车的配置有点超标,除了基础的功能配置,比如全景影像,L2智能辅助驾驶,人机交互,这次星越还尝试了一些新玩意儿。

比如双温区水杯架,BOSE音响,AGS智能可变进气格栅等等。

如果卖30万,你买吗?

一台车冲出去了,最重要的是刹的住。我们评判一台车的性能,是需要多维度考量的。

比如一台车注重性能,那么它的舒适性一定会打折扣,它的悬架很硬朗,转向很激进,车身钢性和抗扭程度就要提上来。动力性能里,车提速很快就必须要考虑刹车,它更像是木桶效应里的短板。(星越的官方数据是36米,奥迪R8为35.6米)

退一步讲,造一台车就像打太极,外部发力就会有内部的协调,它是一个综合体。为什么丰田曾经打翻重做,推出TNGA架构?

原因是当这些“骨血”得到了重新梳理,每个模块清晰可见,那么各自的极限和配合也就能最大化。车子有更高的可能性,企业也合理的控制了成本。其实,这也是吉利力推CMA模块架构的原因。

星越,是吉利CMA模块架构下的首款SUV。

为您推荐